习俗一:祭祖扫墓
清明节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。人们会按照当地风俗习惯,带上水果食品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,将供品放到墓前,随后上香和焚烧纸钱,最后祭拜祷祝,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祈祷祖先对子孙的保佑。
习俗二:踏青
清明时节,春回大地,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。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,古时称为探春、寻春等等,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,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。
习俗三:荡秋千
清明节荡秋千习俗历史相对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因避免某方面忌讳才改名秋千。最早的秋千一般以树枝为架,然后拴上彩带。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能锻炼身体,还可以训练胆量,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深受小朋友的喜爱。
习俗四:拔河
拔河起源于春秋后期,开始是在军中流行,当时叫做“牵钩”、“钩强”,后流传民间,至唐朝时期称为“拔河”。唐玄宗时期曾在清明节举行拔河比赛,后逐渐演变为清明节民间习俗。
习俗五:蹴鞠
蹴鞠是古代清明人们喜欢的一种游戏,起源于战国时期,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。蹴鞠就是用一种古老的皮球,球面是用皮革做成,里面用羽毛填充。在汉代,蹴鞠已是一项专业化运动,到了唐宋,蹴鞠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。
习俗六:射柳
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,是我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。据明朝人的记载,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,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。
习俗七:放风筝
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,也是清明节节日传统习俗,古人认为放飞的风筝可以带走邪气和晦气。
习俗八:斗鸡
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,斗鸡由清明开始,斗到夏至为止。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,见于《左传》。到了唐代,斗鸡成风,不仅是民间斗鸡,连皇上也参加斗鸡。如唐玄宗最喜斗鸡。
习俗九:插柳
清明节民间有折柳、戴柳、插柳的习俗。人们踏青时折几枝柳条,可把玩也可拿回家插在门楣、屋檐上,认为此举可避虫疫。人们折柳可赠人,因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,有恋恋不舍、尽情挽留之意。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亲友的美好祝福。
习俗十:蚕花会
“蚕花会”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,过去清明节期间,梧桐、乌镇、崇福、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。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,活动频繁,有迎蚕神、摇快船、闹台阁、拜香凳、打拳、龙灯、翘高竿、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。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,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,极具水乡特色。
除以上介绍的传统习俗外,还有植树、吃发糕、吃青团等习俗,各种习俗因地而异。清明习俗自古代流传至今,虽有些形式有所变化,但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重要性。